CentOS备份策略
分类:CentOS教程 阅读:59792 次
备份要点
备份资料的考虑
造成系统损坏的问题:
硬件问题:硬盘毁坏
软件问题:误删除、安全攻击、
主机角色不同,备份任务也不同
备份因素考虑
备份哪些文件
选择什么备份的设备
考虑备份的方式
备份的频率
备份使用的工具
备份哪些 Linux 数据
具有备份意义的文件通常可以粗分为两大类:
1.系统基本设置信息
2.类似网络服务的内容数据
操作系统本身需要备份的文件:
1./etc/ 整个目录
2./home 整个目录
3./var/spool/mail
4./boot
5./root
6.如果安装过其他的套件,那么 /usr/local 或 /opt 也最好备份一下
网络服务的数据库方面
1.软件本身的配置文件,例如:/etc/整个目录,/usr/local/整个目录
2.软件服务提供的数据,以 WWW 及 MySQL 为例
WWW 数据:/var/www 整个目录或 /srv/www 整个目录,及系统的用户主文件夹
MySQL:/var/lib/mysql 整个目录
3.其他在 Linux 主机上面提供服务的数据库文件
推荐需要备份的目录
1./boot
2./etc
3./home
4./root
5./usr/local (或者是 /opt 及 /srv 等)
6./var (注:若这个目录当中有些临时目录则可以不备份)
不需要备份的目录
1./dev
2./proc
3./mnt 与 /media
4./tmp
选择备份设备
存储设备的考虑
备份速度要求:思考硬盘用途
存储容量:磁带备份考虑
经费与数据可靠性:DVD 的使用,可保存 10 年左右
一些常见的设备代号:
光驱:/dev/cdrom (其实应该是 /dev/sdX 或 /dev/hdX)
磁带机:/dev/st0 (SCSI界面),/dev/ht0 (IDE界面)
软盘驱动器:/dev/fd0,/dev/fd1
硬盘:/dev/hd[a-d][1-16] (IDE),/dev/sd[a-p][1-16] (SCSI/SATA)
移动硬盘:/dev/sd[a-p][1-16] (与 SCSI 相同)
打印机:/dev/lp[0-2]
备份的种类、频率与工具的选择
备份的方式:
1.增量备份
2.差异备份
完整备份的增量备份 (Incremental backup)
还原的考虑
增量备份的原则
所谓的增量备份,指的是在系统进行完第一次完整备份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,比较
系统与备份文件之间的差异,然后金备份有差异的文件而已。
增量备份使用的备份软件
完整备份常用的工具有: dd、 cpio、 dupm/restore
直接进行增量备份的命令:dupm
dd if=/dev/sda of=/dev/sdb
find / -print | cpio -covB > /dev/st0
cpio -iduv < /dev/st0
1.完整备份
dump -0u -f /backupdata/home.dump /home
2.第一次进行增量备份
dump -1u -f /backupdata/home.dump.1 /home
tar -exclude /proc --exclude /mnt --exclude /tmp \
--exclude /backupdata -jcvp -f /backupdata/sys.tar.bz2
完整备份的差异备份 (differential backup)
差异备份值的是:每次的备份都是与原始的完整备份比较结果
tar -N '2009-06-01' -jpcv -f /backupdata/home.tar.bz2 /home
rsync -av 源目录 目标目录
rsync -av /home /backupdata/ (将 /home/ 镜像到 /backupdata/home/ 去)
rsync -av /home /backupdata/ (再次进行会快很多,如果数据没有改动,几乎不会进行任何操作)
关键数据备份
tar -jpcvf mysql.`date +%Y-%m-%d`.tar.bz3 /var/lib.mysql
备份资料的考虑
造成系统损坏的问题:
硬件问题:硬盘毁坏
软件问题:误删除、安全攻击、
主机角色不同,备份任务也不同
备份因素考虑
备份哪些文件
选择什么备份的设备
考虑备份的方式
备份的频率
备份使用的工具
备份哪些 Linux 数据
具有备份意义的文件通常可以粗分为两大类:
1.系统基本设置信息
2.类似网络服务的内容数据
操作系统本身需要备份的文件:
1./etc/ 整个目录
2./home 整个目录
3./var/spool/mail
4./boot
5./root
6.如果安装过其他的套件,那么 /usr/local 或 /opt 也最好备份一下
网络服务的数据库方面
1.软件本身的配置文件,例如:/etc/整个目录,/usr/local/整个目录
2.软件服务提供的数据,以 WWW 及 MySQL 为例
WWW 数据:/var/www 整个目录或 /srv/www 整个目录,及系统的用户主文件夹
MySQL:/var/lib/mysql 整个目录
3.其他在 Linux 主机上面提供服务的数据库文件
推荐需要备份的目录
1./boot
2./etc
3./home
4./root
5./usr/local (或者是 /opt 及 /srv 等)
6./var (注:若这个目录当中有些临时目录则可以不备份)
不需要备份的目录
1./dev
2./proc
3./mnt 与 /media
4./tmp
选择备份设备
存储设备的考虑
备份速度要求:思考硬盘用途
存储容量:磁带备份考虑
经费与数据可靠性:DVD 的使用,可保存 10 年左右
一些常见的设备代号:
光驱:/dev/cdrom (其实应该是 /dev/sdX 或 /dev/hdX)
磁带机:/dev/st0 (SCSI界面),/dev/ht0 (IDE界面)
软盘驱动器:/dev/fd0,/dev/fd1
硬盘:/dev/hd[a-d][1-16] (IDE),/dev/sd[a-p][1-16] (SCSI/SATA)
移动硬盘:/dev/sd[a-p][1-16] (与 SCSI 相同)
打印机:/dev/lp[0-2]
备份的种类、频率与工具的选择
备份的方式:
1.增量备份
2.差异备份
完整备份的增量备份 (Incremental backup)
还原的考虑
增量备份的原则
所谓的增量备份,指的是在系统进行完第一次完整备份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,比较
系统与备份文件之间的差异,然后金备份有差异的文件而已。
增量备份使用的备份软件
完整备份常用的工具有: dd、 cpio、 dupm/restore
直接进行增量备份的命令:dupm
dd if=/dev/sda of=/dev/sdb
find / -print | cpio -covB > /dev/st0
cpio -iduv < /dev/st0
1.完整备份
dump -0u -f /backupdata/home.dump /home
2.第一次进行增量备份
dump -1u -f /backupdata/home.dump.1 /home
tar -exclude /proc --exclude /mnt --exclude /tmp \
--exclude /backupdata -jcvp -f /backupdata/sys.tar.bz2
完整备份的差异备份 (differential backup)
差异备份值的是:每次的备份都是与原始的完整备份比较结果
tar -N '2009-06-01' -jpcv -f /backupdata/home.tar.bz2 /home
rsync -av 源目录 目标目录
rsync -av /home /backupdata/ (将 /home/ 镜像到 /backupdata/home/ 去)
rsync -av /home /backupdata/ (再次进行会快很多,如果数据没有改动,几乎不会进行任何操作)
关键数据备份
tar -jpcvf mysql.`date +%Y-%m-%d`.tar.bz3 /var/lib.mysql
热门推荐
- Centos磁盘管理 进阶篇
- Centos磁盘管理之LVM
- centos 磁盘管理 RAID简单实现
- linux高级文件系统管理之逻辑卷管理
- linux高级文件系统管理之逻辑卷管理
- Centos下监控CPU的整体性能
- Centos 系统管理员不可不知的命令:sudo
- Centos 命令行知识深似海
- Centos中的iptables常用命令
- centos下Iptables端口转发功能
- 10 个你必须掌握的超酷 VI 命令技巧
- Centos系统7个运行级别(runlevel) 详解
- 用ethtool确定多网卡Linux服务器网口位置
- Centos 服务器里查找某个时间段的文件和find命令
- Centos kill结束进程命令讲解
- Centos环境下设置IP,网关以及DNS
- Centos下复制一个文件夹到另一个文件夹和查看电脑是i386还是i686
- Centos vi编辑器里的各种搜索 相应命令
- Centos 前台和后台运行命令
- Centos 下的正则表达式一些基本规则